枚臼之交出自何处?友谊典故讲解!

枚臼之交出自何处?友谊典故讲解!

您提到的“枚臼之交”可能是对“杵臼之交”的误写。实际上,“杵臼之交”是一个成语,出自南朝·宋·范晔所著的《后汉书·吴祐传》。以下是对“杵臼之交”的友谊典故讲解:

成语来源

《后汉书·吴祐传》中记载,东汉时期,有一位名叫公孙穆的读书人,家境贫寒但好学不倦。为了筹集游太学的费用,他伪装成工人,前往富户吴祐家做舂米工。吴祐在与公孙穆交谈后,发现其学识渊博,两人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段友谊超越了贫富和身份的界限,成为了“杵臼之交”的典型代表。

成语解释

“杵臼之交”中的“杵”指的是舂米的木棒,“臼”则是舂米的石臼。这个成语比喻交朋友不计较贫富和身份,形容友谊的纯洁和超越物质条件的特性。

友谊典故讲解

背景介绍

  • 公孙穆:家境贫寒但好学不倦,立志求学。为了筹集游太学的费用,他伪装成工人,前往吴祐家做舂米工。
  • 吴祐:富有的官员,为人宽厚仁慈,不拘小节。他在巡视工地时发现了举止斯文、谈吐不凡的公孙穆。

故事发展

  • 相遇交谈:吴祐与公孙穆在舂米房相遇,两人开始交谈。在交谈中,吴祐被公孙穆的学识和见解所折服。
  • 结下友谊:吴祐不顾彼此贫富悬殊,与公孙穆在杵臼前结为朋友,并资助他继续求学。

友谊意义

  • 超越物质:这段友谊超越了贫富和身份的界限,体现了友谊的纯洁和超越物质条件的特性。
  • 相互尊重:吴祐和公孙穆相互尊重,彼此欣赏对方的才华和品质,这是他们友谊得以长久的基础。
  • 传承佳话:这段友谊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并被引申为“杵臼之交”这一成语,用来形容不计身份、不嫌贫贱而结交的好友。

现代意义

在现代语境下,“杵臼之交”依然被广泛应用,用来形容那些不因贫富、地位差异而改变的真诚友谊。它强调友谊的基础在于相互理解和尊重,而不是外在的物质条件和社会地位。这种友谊观念在当今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提醒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不要忽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情感。

总结

“杵臼之交”出自《后汉书·吴祐传》,是一个比喻交朋友不计较贫富和身份的成语。它源于公孙穆和吴祐之间的深厚友谊,体现了友谊的纯洁和超越物质条件的特性。在现代社会中,“杵臼之交”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提醒我们珍惜那些不因外在条件而改变的真诚友谊。

(0)
上一篇 2024年12月28日
下一篇 2024年12月28日

相关推荐

  • 叒怎么读音?揭秘这个特殊汉字的发音!

    “叒”是一个特殊的汉字,其读音为 ruò(第四声)。 基本信息归纳: 部首:又 结构:品字结构(由三个“又”字组成) 笔画:6笔 繁体:叒 五笔:CCCU 详细解释: 释义: 古代…

    2025年1月9日
    620
  • 非重读音节是什么意思?详细解释一下!

    非重读音节是语音学中的一个概念,与重读音节相对。在解释非重读音节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理解什么是音节和重读音节。 音节 音节是语言中能够独立发音的最小语音单位,通常由元音(或元音组合)…

    2025年1月19日
    880
  • “转朱阁”这句词出自哪首词?

    “转朱阁”这句词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是苏轼在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时所作,全词如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2025年1月2日
    1010
  • 女巫掏出自己心脏是怎么回事?故事情节介绍!

    女巫掏出自己心脏这一情节,通常出现在一些奇幻或魔幻题材的作品中,用以表达女巫对某人或某物的深情或决心。以下是一个具体的故事情节介绍: 故事情节 背景设定: 在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

    2024年12月28日
    950
  • “色类须同”这个观点出自哪里?

    “色类须同”这一观点出自《唐律疏议》。 据《唐律疏议》规定:“人各有偶,色类须同。良贱既殊,何宜配合。”“色类”在这里指的是人的等级属性,即同一等级的人才能通婚,对良贱之间的婚姻是…

    2025年1月2日
    1180
  • “白衣胜似雪”出自哪里?诗句意境及美感!

    “白衣胜似雪”这一诗句并非出自某一特定古籍或文献,而是常见于中国古典诗词及现代文学作品中,用以形容人或物的洁白无瑕、超凡脱俗。以下是对这句诗意境及美感的详细解析: 诗句出处与变体 …

    2024年12月31日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