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目可憎”这一成语典故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送穷文》。以下是对这一成语典故的详细讲解:
成语出处
韩愈的《送穷文》是一篇以自嘲方式表达对贫困与困境不满的文章。在文中,韩愈通过描述自己被五个穷鬼(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缠身,导致他一生困顿。其中,“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一句,便是对“面目可憎”这一成语的直接引用。
成语释义
“面目可憎”意指人的面貌丑陋,令人厌恶。后来,这一成语的含义得到了拓展,不再仅仅局限于形容人的外貌,还用来形容人的行为举止或言语表达令人不悦。例如,形容一个人平时总是和颜悦色,但一旦生气起来就面目狰狞、令人害怕。此外,它还可以用来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时词汇单调、内容贫乏,使得听众或读者感到乏味和生厌。
成语故事
在《送穷文》中,韩愈以幽默诙谐的笔触,虚构了自己与五个穷鬼的对话。他向穷鬼们表示要送他们离开,因为他们的存在使得自己面貌丑陋、言语无味。这五个穷鬼则纷纷辩解,认为韩愈的贫困并非他们的过错,而是由于其他原因。最终,韩愈虽然打消了驱逐穷鬼的念头,但“面目可憎,语言无味”一句却流传开来,成为了形容令人不悦之貌的常用表达。
成语用法
“面目可憎”这一成语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定语。例如,可以说“他发怒时面目可憎,让人不寒而栗”,或者“这篇文章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让人难以卒读”。
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有“獐头鼠目”、“尖嘴猴腮”、“贼眉鼠眼”等,都侧重于形容人的外貌丑陋或猥琐。反义词则有“秀色可餐”、“眉清目秀”、“眉目如画”等,都形容人的外貌美丽或端庄。
成语影响
“面目可憎”这一成语自韩愈的《送穷文》流传开来后,成为了汉语中形容令人不悦之貌的常用表达。它不仅被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中,还深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了评价一个人或一件事物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令人愉悦的重要标准之一。
综上所述,“面目可憎”这一成语典故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送穷文》,其含义丰富多样,既可以形容人的外貌丑陋,也可以形容人的行为举止或言语表达令人不悦。这一成语在汉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