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许多文人墨客通过科举考试崭露头角,留下了众多名篇佳作。以下是一些出自科举的名篇作品及经典文章的盘点:
科举考场上的名篇
-
《省试湘灵鼓瑟》
- 作者:唐代诗人钱起
- 背景:此诗是钱起进京参加省试时的试帖诗。
- 内容:诗中生动地表现了二妃对爱情生死不渝的忠贞和对驾崩于苍梧的舜帝的哀怨和思慕之情。结尾两句如横空出世,堪称“绝唱”,成为广为传诵的名句。
-
《终南望馀雪》
- 作者:唐代诗人祖咏
- 背景:据《唐诗纪事》记载,祖咏年轻时去长安应考,文题是“终南望馀雪”,要求写出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长律。祖咏看完后思考了一下,写出了四句就搁笔了。他感到这四句已经表达完整,当考官让他重写时,他还是坚持了自己的看法。虽然因此未被录取,但这首诗却成为千古名篇。
科举落榜后的佳作
-
《枫桥夜泊》
- 作者:唐代诗人张继
- 背景:张继在科举考试中落榜后,创作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 内容:诗中描绘了秋夜客船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落榜后的失意与愁绪,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
《鹤冲天》
- 作者:宋代词人柳永
- 背景:柳永进士科考落第后,创作了这首“牢骚言”。
- 内容:词中表达了作者身世漂零之感,以及对妓女们的同情和蔑视功名、鄙薄卿相的倾向,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消极反抗的情绪。
科举及第后的作品
-
《登科后》
- 作者:唐代诗人孟郊
- 背景:孟郊在科举考试中及第后,创作了这首生平第一首快诗。
- 内容:诗中表达了作者科举前的困顿与科举后的畅快淋漓,其中“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成为千古名句,派生出“春风得意”、“走马观花”两个成语流传后世。
-
《雁塔题诗》(节选)
- 作者:唐代诗人白居易
- 背景:白居易二十七岁时进士及第,在同时考中的十七人中最为年轻,得意之余挥毫写下了这首诗。
- 内容:诗中表达了作者科举及第后的喜悦和自豪,其中“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成为传诵的名句。
科举相关的经典文章
-
《留侯论》
- 作者:宋代文学家苏轼
- 背景:苏轼在科举考试时,写下了气吞山河的《进论》,其中《留侯论》一文引起了考官的高度赞许,由此开启了学而优则仕的青云之路。
- 内容:全文就张良在桥上遇见黄石公“纳履受书”这一传说加以评论,提出了新颖的观点,即黄石公给张良的教益不在于赠书,而在于通过“纳履”来考验启发张良,使他学会“忍小忿而就大谋”的道理。这篇文章体现了苏轼文章风格纵横捭阖、雄于辩论的特点。
-
其他科举相关作品
- 《和董传留别》(宋代苏轼):诗中展现了考生虽生活贫困,但因腹有诗书而气质非凡的坚韧追求。
-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宋代辛弃疾):词中描绘了考生科举成功后即将展翅高飞、青云直上的豪迈气概。
- 《及第后作》(唐代袁皓):诗中表达了作者科举及第后的喜悦和豪情。
这些名篇佳作不仅展示了古代文人的才华和情怀,也反映了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