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入歧途”这个成语出自清代无垢道人所著的《八仙全传》第12回,原文为:“弟子方可日渐精进,不致误入歧途。”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弟子能够不断进步,避免走上错误道路的期望。此外,鲁迅在其作品《且介亭杂文末编·写于深夜里》中也使用了这个成语,原文为:“然被告等皆年幼无知,误入歧途,不无可悯。”鲁迅通过具体例子,展示了“误入歧途”这一成语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成语故事探源:
虽然“误入歧途”这个成语本身并没有一个具体的、广为流传的故事,但我们可以根据它的含义构想一个相关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名叫小明的年轻人,他心怀大志,梦想成为一名出色的画家。然而,在他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他遇到了一位自称是艺术大师的骗子。这位骗子以教授高级绘画技巧为名,诱骗小明加入了一个看似高端的艺术团体。小明被骗子的话术和所谓的“艺术成就”所迷惑,逐渐偏离了原本的学习道路,开始追求一些浮夸、不切实际的绘画风格。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发现自己并没有在绘画上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步,反而因为追求错误的方向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最终,他意识到自己被误导了,走上了歧途。在朋友的帮助下,小明重新找回了自己的初心,回到了正确的道路上,继续努力学习绘画技巧,最终成为了一名备受赞誉的画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明辨是非,不要轻易被外界的诱惑所迷惑,以免误入歧途。
成语释义:
“误入歧途”是一个汉语成语,指的是走错了道路,偏离了正途,走向了错误的方向。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人生道路上,因为各种原因(如被误导、误解或自身判断失误)而走上了错误的道路,最终导致不良的后果。“误”指的是受惑,即被错误的信息或观念所误导;“歧途”则指错误的道路或方向。
成语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误入歧途”经常被用作谓语、宾语或定语,来形容人或组织因判断失误而走上了错误的道路。例如,在描述个人职业选择或人生规划时,可以说:“他在年轻时由于盲目跟风,误入歧途,最终一事无成。”在谈论国家或社会政策时,也可以说:“该国由于错误的经济政策,误入歧途,导致经济衰退。”
成语启示:
“误入歧途”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面对人生中的重大决策时,要保持冷静和理智,不要被一时的冲动或外界的诱惑所迷惑。同时,我们也要学会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及时调整自己的方向,以免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