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士何慷慨》出自三国时期阮籍的五言诗《咏怀八十二首》中的第三十九首。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诗句背景及意义的详细解析:
诗句背景
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尉氏县)人,是三国时期魏国的文学家、思想家和哲学家,也是“竹林七贤”之一。他生活在魏晋之际,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黑暗,名士少有全者。阮籍本人在政治上有着经时济世的远大志向,但面对假仁假义的司马氏政权,他不愿投身于污浊的官场与之同流合污,因而选择以饮酒、长啸、弹琴等方式来排遣内心的苦闷和不满。
《咏怀八十二首》是阮籍生平诗作的总题,这些诗作并非一时所作,而是有感即发,类似于“杂诗”。它们共同抒写了阮籍一生不同时期的内心情感,既有对时局的忧虑和不满,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和哀叹。其中,第三十九首《壮士何慷慨》就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诗篇。
诗句意义
全诗如下:
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 | |
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 | |
良弓挟乌号,明甲有精光。 | |
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 | |
岂为全躯士,效命争战场。 | |
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 | |
垂声谢后世,气节故有常。 |
-
首句“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
- 赞扬壮士胸怀大志,欲威震八荒(八荒指四面八方荒远之地,代指天下)。这里的“慷慨”一词,据《说文解字》解释为“壮士不得志于心”,暗含了阮籍虽以壮士自许,但壮志难酬的悲慨。
-
“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
- 描述壮士接到为国征战的命令后,毅然驱车远行,将个人的安危和私念抛诸脑后。
-
“良弓挟乌号,明甲有精光”:
- 描绘壮士装备精良,手挟乌号之良弓(乌号相传为黄帝所用之弓),身披精光闪烁的明光之甲,形象鲜明,英武非凡。
-
“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
- 歌颂壮士面临国家危难时,毫不畏惧,宁愿战死沙场,为国捐躯,表现出一种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
“岂为全躯士,效命争战场”:
- 通过反问和肯定的句式,强调壮士并非贪生怕死之辈,而是勇于在战场上效命,为国家和民族而战。
-
“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垂声谢后世,气节故有常”:
- 阐明壮士的忠诚和义举将为后世所传颂,他们的高尚气节将永载史册。这四句诗总结了壮士之志的礼教本质是忠义,也点明了壮士之志的个人目的是标榜气节,流名后世。
总体意义
《壮士何慷慨》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诗篇,它歌颂了壮士们胸怀大志、效命疆场的崇高而伟大的壮举。通过描绘壮士的英武形象和慷慨赴国难的神情,阮籍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忧虑和不满,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内心对为国捐躯、流芳后世的强烈愿望。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阮籍深厚的爱国情感和高尚的民族气节,也反映了魏晋时期士人阶层普遍存在的壮志难酬的悲慨和忧生之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