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歌不辍”出自《庄子·秋水》。
在《庄子·秋水》中,记载了孔子游于匡时,被宋人包围数匝,但孔子和弟子们仍然弦歌不辍的故事。原文是:“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辍。”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在匡地游玩时,被宋国人包围了好几圈,但他依然不停地弹奏歌唱。
这个典故通常用来形容在困境中依然坚持教化育人的精神,或表示教育、文化活动持续不断,没有间断。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不断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精神,以及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不拔和从容不迫。例如,《人民日报》曾引用“弦歌不辍,思接千载”,来形容年轻人即使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也要保持内心的强大和自信,坚持长期主义,拥有稳定的内核。
此外,虽然“弦歌不辍”的典故出自《庄子·秋水》,但“弦歌”一词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早有出现,常指以琴瑟伴奏歌唱,它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教化的象征。因此,“弦歌不辍”这一成语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