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除八扣”出自清代石玉昆所著的古典长篇侠义公案小说《三侠五义》第九十六回。
成语故事讲解:
在《三侠五义》第九十六回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主人公们在使用店用房钱、草料麸子等物品时,费用经过了一系列的折扣和减免,最终实际支付的金额远少于原价。文中用到“七除八扣”这一成语,来形容这种经过多次折扣、减免后,费用大幅减少的情况。
具体来说,“七除八扣”在这里比喻折扣很大,减掉了很多。它形象地描绘了费用在计算过程中,经过多次折扣和减免,最终所剩不多的情形。这种用法在清代文学作品中较为常见,体现了当时社会商业交易中的折扣和减免现象。
虽然“七除八扣”的具体故事细节在《三侠五义》中并未详细展开,但这一成语的出处和用法已经十分明确。它后来被广泛用于形容各种经过多次折扣或减免后,金额大幅减少的情况。
成语用法:
“七除八扣”是一个联合式成语,通常作状语使用。例如,在现代语境中,我们可以说:“这个项目预算经过七除八扣,最后能用的钱已经不多了。”
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有“东折西扣”,同样表示经过多次折扣或减免后,金额大幅减少。反义词则有“不折不扣”,表示完全按照原价或原标准执行,没有任何折扣或减免。
总结:
“七除八扣”出自清代文学作品《三侠五义》,是一个形容折扣很大、减掉很多的成语。它体现了当时社会商业交易中的折扣和减免现象,并在现代汉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