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书并非一个独立的书籍形式或朝代产物,可能是对“简书”的误写或误称。实际上,简书,又称“汉简”,是书写在竹、木简牍上的墨迹字,起源于商代,但文物只到春秋战国时期才有发现,之前并未发现任何竹简木牍。
简书在中国古代使用的时间相当长,从殷商到南北朝时代,成为我国书史上的一个主要阶段,书史上称这个时期为“简书时期”。在近1700年的使用过程中,简书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制度。
具体来说,简书在商代已经开始使用,但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才有文物出土。在西汉时期,简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成为当时主要的书写材料之一。到了东汉时期,随着纸张的普及,简书的使用逐渐减少,但仍有一定的使用范围。南北朝以后,随着纸张的广泛使用,简书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因此,筒书并非特定朝代的产物,而“简书”作为书写在竹、木简牍上的墨迹字,则是从商代一直延续到南北朝时期的重要书写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