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法常可,眼见他起高楼”这两句话背后蕴含的哲理深刻而丰富。
“不法常可”的哲理
“不法常可”出自《韩非子·心度》,原文为:“故明主之行制也天,其用人也鬼。天则不违时,鬼则不违人。天不违时,则不困;鬼不违人,则不匮。故明主之用也,不劳聪明,不见恶,而成事功。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此臣之所师也。君无见其所欲,君见其所欲,臣自将雕琢;君无见其意,君见其意,臣将自表异。故曰: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故有智而不以虑,使万物知其处;有法而不以言,使天下事得其宜;有功而不以赏,使群臣行其志;有劳而不以禄,使群臣用其能。故明主之畜臣,臣不得越官而有功,不得陈言而不当。越官则死,不当则罪。守业之道,任地而食,择法而行。法无度数,而事日烦,则法立而乱益滋。故明主之行制也,其程不与法争,其说不与心争,其数不与民争。故法不立,则世无程矣;法不常可,则世无常事矣。”
其中,“不法常可”的意思是,不盲目效法因袭旧有的常规,即不应墨守成规,而应顺应时势的变化,灵活变通。它强调在治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时代变化,制定和调整法律政策,以适应新的需求和挑战。
“眼见他起高楼”的哲理
“眼见他起高楼”这句脍炙人口的话语,源自清代戏曲家孔尚任的杰作《桃花扇》。在这部剧中,“眼看他起高楼”出自套曲《哀江南》的第七段,它不仅是剧中人物情感的抒发,更是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深刻感慨。这句话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勾勒出了一个从兴盛到衰败的完整过程,让人不禁对人生的起伏跌宕产生无尽的遐想。
具体来说,“眼看他起高楼”描述的是一个人或团体从无到有,建立起高楼大厦的过程,象征着成功与荣耀。然而,这句话的深层含义却远不止于此。它更多地是在表达一种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高楼起,意味着成功与辉煌;但高楼塌,则预示着衰败与没落。这种强烈的对比,让人不禁对人生的起伏跌宕产生深刻的思考。
综合哲理
将“不法常可”与“眼见他起高楼”背后的哲理相结合,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
顺应时势,灵活变通:在追求成功和荣耀的过程中,不应墨守成规,而应顺应时势的变化,灵活变通。只有不断适应新环境和新挑战,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
保持谦逊,警惕风险:即使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也不应骄傲自满,而应保持谦逊和低调。因为人生的道路充满了未知和变数,任何看似坚固的东西都可能在一瞬间崩塌。因此,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防范潜在的风险和挑战。
-
正确看待人生的起伏和得失:人生就像一座高楼,有起有落,有盛有衰。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成功而骄傲自满,也不能因为一时的失败而萎靡不振。只有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坦然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和困难。
总之,“不法常可,眼见他起高楼”这两句话背后蕴含的哲理深刻而丰富,它们提醒我们在追求成功和荣耀的同时,也要保持谦逊、警惕和冷静的头脑,以应对人生的起伏和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