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提到的“度进门送别”可能是对《渡荆门送别》或《世说新语·雅量》中某个故事的误记。实际上,《渡荆门送别》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而《世说新语·雅量》中记载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的雅量故事。以下是对这两个方面的详细回答:
《渡荆门送别》
诗歌内容: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歌解析:
《渡荆门送别》是李白青年时期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他初次离开四川,乘船穿越荆门山,进入楚地时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等壮丽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对新奇事物的惊叹和赞美;同时,“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一句又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李白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与《世说新语·雅量》的关系:
《渡荆门送别》是一首独立的诗歌作品,与《世说新语·雅量》没有直接的联系。
《世说新语·雅量》中的故事
《世说新语·雅量》简介:
《世说新语·雅量》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编著的《世说新语》中的一篇,专门用于描绘那些具有高雅气度和宽宏大量行为的人物故事。这些故事展现了魏晋时期名士们的风度、气量和智慧。
典型故事举例:
-
夏侯太初倚柱写字:
- 故事梗概:夏侯太初(夏侯玄)曾经靠在一根柱子上写信,当时正下着大雨,一个闪电突然劈到柱子上,夏侯玄的衣服都被烧焦了,但他神色不变,继续倚着柱子写信。一旁的宾客和随从,全都吓得站不稳脚,跌倒在地。
- 故事寓意:展现了夏侯玄在突发状况面前的处变不惊和沉稳冷静,体现了他的高雅气度和宽宏大量。
-
王戎为侍中拒礼:
- 故事梗概:王戎作侍中的时候,南郡太守刘肇送给他十丈筒中笺布(一种质地细密、价格昂贵的上等布料)。王戎虽然没有接受,但还是给他写了一封诚恳的感谢信。
- 故事寓意:王戎以宽厚包容的姿态拒绝了刘肇的礼物,体现了他的高雅气度和交往的艺术。生活中的利诱很多,但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更为重要。
-
王夷甫遇族人怒斥:
- 故事梗概:王夷甫(王衍)曾经托族人办事,过了一段时间还没办。后来两人碰到一起吃喝,王夷甫便问那位族人:“原先托您办的事,怎么还不去办呢?”族人非常生气,就举起食盒扔到他脸上。王夷甫一言不发,洗干净后,挽着丞相王导的手,和他一起坐牛车走了。在车上,王夷甫照了照镜子,说:“你看我的眼光,简直高过牛背。”(注:牛背是通常牛被鞭打的地方,王夷甫的话是指自己不计较挨打受辱之类的小事。)
- 故事寓意:王夷甫以幽默自嘲的方式化解了族人的愤怒,体现了他的宽容和雅量。面对愤怒和冲突时,保持冷静和理智尤为重要。
总结:
《渡荆门送别》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而《世说新语·雅量》中记载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的雅量故事。这些故事展现了魏晋名士们的高雅气度和宽宏大量行为,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人生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