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进门送别,世说新语雅量篇有何故事?

度进门送别,世说新语雅量篇有何故事?

您提到的“度进门送别”可能是对《渡荆门送别》或《世说新语·雅量》中某个故事的误记。实际上,《渡荆门送别》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而《世说新语·雅量》中记载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的雅量故事。以下是对这两个方面的详细回答:

《渡荆门送别》

诗歌内容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歌解析

《渡荆门送别》是李白青年时期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他初次离开四川,乘船穿越荆门山,进入楚地时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等壮丽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对新奇事物的惊叹和赞美;同时,“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一句又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李白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与《世说新语·雅量》的关系

《渡荆门送别》是一首独立的诗歌作品,与《世说新语·雅量》没有直接的联系。

《世说新语·雅量》中的故事

《世说新语·雅量》简介

《世说新语·雅量》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编著的《世说新语》中的一篇,专门用于描绘那些具有高雅气度和宽宏大量行为的人物故事。这些故事展现了魏晋时期名士们的风度、气量和智慧。

典型故事举例

  1. 夏侯太初倚柱写字

    • 故事梗概:夏侯太初(夏侯玄)曾经靠在一根柱子上写信,当时正下着大雨,一个闪电突然劈到柱子上,夏侯玄的衣服都被烧焦了,但他神色不变,继续倚着柱子写信。一旁的宾客和随从,全都吓得站不稳脚,跌倒在地。
    • 故事寓意:展现了夏侯玄在突发状况面前的处变不惊和沉稳冷静,体现了他的高雅气度和宽宏大量。
  2. 王戎为侍中拒礼

    • 故事梗概:王戎作侍中的时候,南郡太守刘肇送给他十丈筒中笺布(一种质地细密、价格昂贵的上等布料)。王戎虽然没有接受,但还是给他写了一封诚恳的感谢信。
    • 故事寓意:王戎以宽厚包容的姿态拒绝了刘肇的礼物,体现了他的高雅气度和交往的艺术。生活中的利诱很多,但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更为重要。
  3. 王夷甫遇族人怒斥

    • 故事梗概:王夷甫(王衍)曾经托族人办事,过了一段时间还没办。后来两人碰到一起吃喝,王夷甫便问那位族人:“原先托您办的事,怎么还不去办呢?”族人非常生气,就举起食盒扔到他脸上。王夷甫一言不发,洗干净后,挽着丞相王导的手,和他一起坐牛车走了。在车上,王夷甫照了照镜子,说:“你看我的眼光,简直高过牛背。”(注:牛背是通常牛被鞭打的地方,王夷甫的话是指自己不计较挨打受辱之类的小事。)
    • 故事寓意:王夷甫以幽默自嘲的方式化解了族人的愤怒,体现了他的宽容和雅量。面对愤怒和冲突时,保持冷静和理智尤为重要。

总结

《渡荆门送别》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而《世说新语·雅量》中记载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的雅量故事。这些故事展现了魏晋名士们的高雅气度和宽宏大量行为,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人生启示。

(0)
上一篇 2025年2月8日
下一篇 2025年2月8日

相关推荐

  • 灯火阑珊处什么意思?探寻诗句背后的意境

    “灯火阑珊处”这一表述,源自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原句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句词通过描绘元宵节夜晚的热闹场景和主人公在人群中寻找心上人…

    2024年12月24日
    5940
  • 张潮《采莲词》的艺术表现

    张潮《采莲词》的艺术表现 引言 张潮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词人,其作品以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表现著称。其中,《采莲词》作为其代表作之一,展现了张潮在词作中的高超艺术造诣。本文将从意…

    2025年3月9日
    400
  • Malerba怎么读?人名发音轻松掌握!

    “Malerba”的发音可以根据不同的语言习惯和个人偏好有所不同,但以下是一个较为通用的发音指南: 发音指南 音节划分:“Malerba”可以分为两个音节:“Ma-ler-ba”。…

    2024年12月24日
    1110
  • 师生情谊永长久的诗句,有哪些经典流传?

    师生情谊永长久的诗句,有哪些经典流传? 师生情谊是中华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通过诗词表达对师恩的感激与怀念。这些诗句不仅承载了深厚的情感,也成为了中华文化的…

    2025年3月10日
    1030
  • 祝兹侯小古文讲述了什么内容?

    祝兹侯小古文讲述了什么内容? 概述 祝兹侯小古文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篇重要作品,主要讲述了祝兹侯的生平事迹及其对国家的贡献。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叙述,展现了祝兹侯的忠诚与智慧…

    2025年3月9日
    530
  • “和光同尘”这句话出自哪部经典作品?

    “和光同尘”的出处与内涵解析 一、经典出处 “和光同尘”最早出自道家经典《道德经》第四章和第五十六章。原文为:>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2025年3月29日
    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