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载物的出处与内涵
一、名言出处
“厚德载物”这一经典名言出自《周易·坤卦》的象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大地品德的经典表述,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共同构成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表述。
《周易》作为”五经之首”,成书于西周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是儒家重要经典。坤卦象征大地,其象辞通过观察大地包容万物的特性,引申出君子应当培养的品德。
二、核心内涵解析
1. 字面释义
– 厚德:培养深厚的道德修养
– 载物:承载万物、包容担当
2. 哲学延伸
重点内容:该思想体现了三个核心维度:
– 包容精神:如大地般包容不同事物
– 责任意识:具备担当重任的品格
– 德行积累:强调道德修养需要持续积淀
三、现代应用案例
案例1:企业社会责任实践
阿里巴巴集团在2021年宣布投入1000亿元助力共同富裕,其”新六脉神剑”价值观中明确包含”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的厚德理念。这种超越短期利润的担当,正是现代商业领域”厚德载物”的生动体现。
案例2:教育领域示范
清华大学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定为校训(1914年确立)。在新冠疫情期间,清华师生组建200多支志愿服务队,为抗疫一线人员子女提供5万小时在线辅导,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这一校训的当代价值。
四、历史传承脉络
| 时期 | 代表人物 | 发展贡献 |
|——|———-|———-|
| 先秦 | 孔子 | 将《周易》列为儒家经典 |
| 宋代 | 朱熹 | 系统注释《周易》 |
| 近代 | 梁启超 | 在清华演讲阐释校训 |
| 现代 | 张岱年 | 提出”综合创新”文化观 |
重点内容:该思想历经三千年传承,已从最初的哲学命题发展为:
– 个人修养的准则
– 组织文化的内核
– 民族精神的基因
五、当代启示意义
1. 个人层面:提醒我们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保持道德定力
2. 组织层面:倡导企业建立超越利润的价值追求
3. 国家层面: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是”厚德载物”思想在国际关系领域的创造性转化
重点内容:在全球化时代,这一古老智慧为解决文明冲突、环境危机等现代问题提供了东方智慧方案。如中国在新冠疫苗分配中坚持”全球公共产品”定位,截至2022年底已向120多个国家提供超过22亿剂疫苗,正是”厚德载物”精神的当代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