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不寒”下一句是什么,出自哪里?
一、“岁不寒”的下一句及出处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的下一句是:“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这句话出自《荀子·大略》,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的著作。原文节选如下:
>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重点解析
1. 比喻意义:以松柏耐寒比喻君子的坚韧品格,强调只有通过严峻考验才能识别真正的德行。
2. 哲学内涵:体现了荀子“性恶论”背景下对后天修养的重视,认为君子需经磨砺方能成器。
二、实际案例:历史与当代应用
1. 历史案例:司马迁著《史记》
司马迁遭受宫刑之辱后仍完成《史记》,正是“事不难,无以知君子”的典型体现。逆境中坚守使命,印证了荀子的观点。
2. 当代案例:企业家曹德旺
福耀玻璃创始人曹德旺在创业初期面临技术封锁,却坚持自主研发,最终成为全球行业巨头。其经历完美诠释了“岁寒知松柏”的现代意义。
三、延伸思考:名句的跨文化对比
– 西方类似表达:尼采“杀不死我的,使我更强大”(《偶像的黄昏》),与荀子思想异曲同工。
– 差异点:荀子强调社会性考验,尼采侧重个体超越。
四、总结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不仅是古典名句,更是跨越时空的处世智慧。无论是历史人物还是现代精英,其核心精神——在挑战中彰显价值——始终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标红提示:文中关键出处、哲学观点及案例均用加粗标红,便于快速抓取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