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这个字最早出现在哪里?

“栀”这个字最早出现在哪里?

“栀”这个字最早出现在哪里?

一、“栀”字的文献溯源

“栀”字最早见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收录于“木部”,释义为“木实可染”。这是目前可考的汉字系统中对该字的最早书面记载。
关键证据
– 《说文解字·木部》:“栀,黄木可染者。从木,卮声。”
– 汉代《神农本草经》虽记载栀子药用价值,但用“卮”通假,未直接使用“栀”字。

二、先秦时期的潜在关联

尽管字形未明确出现,但考古发现暗示“栀”所指植物(栀子)的早期应用:
马王堆汉墓帛书(西汉初年)中记载“支子”入药,学界普遍认为即“栀子”的早期写法。
– 《史记·货殖列传》提到“千亩卮茜”,其中“卮”可能指代栀子(茜为另一染料植物),反映其经济价值。

三、字形演变的语言学证据

“栀”为形声字,其演变路径清晰:
1. 声符来源:上部“卮”(zhī)为古代酒器,既表音也隐含“圆形果实”的意象(栀子果实呈卵圆形)。
2. 形符强化:东汉后“木”部定型,突出其植物属性,与通假字“卮”区分。
案例对比
– 战国楚简中用“枳”表示栀子(如包山楚简),说明同音假借现象普遍。
– 唐代《新修本草》明确使用“栀子”,字形与今完全相同。

四、结论:文字与实物的时空交错

“栀”作为规范字形虽定型于东汉,但其所指植物在先秦已广泛利用。这种“名物分离”现象体现了:
– 早期文字记录滞后于实际应用
植物经济价值(染料、药材)推动文字专门化
– 从通假(卮、支)到专字(栀)的汉语词汇精密化进程

(注:标红部分为需要重点关注的学术观点或核心证据)

(0)
上一篇 6天前
下一篇 6天前

相关推荐

  • “齑盐布帛”这四个字应该怎么读出来?

    “齑盐布帛”的正确读音 “齑盐布帛”这四个字在中文中各自有着独特的读音和含义。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这四个字的正确读音及其相关解释。 首先是“齑”(jī),这个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

    2024年12月22日
    1400
  • 潮汕话数字怎么读?全面指南教你学!

    嘿,各位小伙伴们,你们的小阿giao又来啦!今天,咱们要解锁一项新技能——学习潮汕话数字的读法!是的,你没听错,就是要让你在数数的时候也能秀一把潮汕话,让你的语言技能瞬间升级! 首…

    2024年12月16日
    3420
  • 写景的诗句有哪些,能让人身临其境?

    写景的诗句有哪些,能让人身临其境? 引言 写景的诗句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精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将自然景观描绘得栩栩如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本文将探讨一些经典…

    2025年3月9日
    400
  • asks怎么读?英语日常用语发音

    “asks”的发音可以根据不同的英语变体(如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其发音相对简单。以下是对”asks”发音的详细…

    2024年12月12日
    1770
  • “黾姓”怎么读?解密这个稀有姓氏的发音!

    “黾姓”的发音为méng。这是一个较为罕见的姓氏,其发音可能因地域、方言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但根据汉语字词的权威信息,上述发音是被广泛认可的。 在汉字“黾”的多个读音中,méng这个…

    2024年12月24日
    1940
  • 韩非子有哪些经典寓言流传至今?

    韩非子的经典寓言及其现代意义 # 韩非子与法家思想概述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著作《韩非子》包含大量政治哲学论述和寓言故事。这些寓言以…

    5天前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