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本逐末”这个成语源自何处?

“舍本逐末”这个成语源自何处?

舍本逐末:成语溯源与内涵解析

一、成语出处

舍本逐末”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上农》,原文为:“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此处“本”指农业,“末”指工商业,强调轻视农业(根本)而追求工商业(枝节)的危害。

东汉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进一步阐释:“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将这一概念深化为忽视根本、追逐次要的普遍性社会问题。

二、核心释义

:事物的根本、核心(如农业、基础、本质)。
:枝节、表象(如工商业、形式、表面功夫)。
成语批评主次颠倒的行为,强调解决问题需抓住关键。

重点内容:该成语的哲学基础与儒家“务本”思想(《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一脉相承。

三、实际案例分析

案例1:企业管理

某科技公司过度投入营销(末),却忽视产品研发(本),导致短期流量增长后因质量差口碑崩塌。重点内容:这正是“舍本逐末”的典型表现——用次要手段替代核心竞争力的建设。

案例2:教育领域

部分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末),压缩德育、体育课程(本),结果学生高分低能,心理问题频发。这与《吕氏春秋》中“不令则不可守”的警示高度吻合。

四、延伸思考

现代社会中,“舍本逐末”现象更隐蔽:
– 个人:沉迷社交媒体的“人设经营”(末),忽视真实能力提升(本)。
– 政策:追求GDP增速(末),牺牲生态环境(本)。

重点内容:解决之道在于回归“本末有序”的思维,如《大学》所言:“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五、结论

“舍本逐末”从农耕文明的经济批判,演变为具有普适性的方法论警示。其价值在于提醒人们:任何领域的发展,都必须以巩固根本为前提,否则终将如《汉书》所言——“奸邪不可禁”,陷入系统性危机。

(0)
上一篇 6天前
下一篇 6天前

相关推荐

  • 关于荷花清廉的诗句,如何体现高洁品质?

    荷花清廉的诗句及其高洁品质的体现 引言 荷花自古以来便是清廉高洁的象征,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被无数文人墨客所赞颂。本文将通过分析相关诗句,探讨荷花如何体现高洁品质,并结合实际案例加…

    2025年3月13日
    540
  • 有关朗读的诗句,感受文字的魅力!

    朗读的诗句:感受文字的魅力 朗读是一种将文字转化为声音的艺术形式,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本,还能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情感与力量。通过朗读,文字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充…

    2025年3月22日
    230
  • began怎么读?动词过去式发音

    “began”是动词“begin”的过去式,以下是它的发音指导: 发音音标 英音:[bɪˈɡæn] 美音:[bɪˈɡæn] 或 [bəˈɡæn](后者在美式发音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在…

    2024年12月14日
    2760
  • 夜书所见的见怎么读?解读古诗发音

    在古诗《夜书所见》中,“见”的读音存在争议。但根据多数观点及权威解析,这里的“见”应读作jiàn。以下是对此读音的详细解读及古诗背景分析: 读音解读 jiàn:在这个读音下,“见”…

    2024年11月25日
    1740
  • 物体诗有哪些描绘事物之美?

    物体诗中的事物之美:形式与意蕴的融合 一、物体诗的定义与美学特征 物体诗(Object Poetry)是一种通过视觉形式与语言内容的双重结合来描绘事物的诗歌类型。其核心在于打破传统…

    8小时前
    00
  • “倾心”这一词语的出处及用法

    “倾心”这一词语的出处及用法 一、词语出处 “倾心”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倾”和“心”两个字组成。其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文献,并在后世文学作品中逐渐丰富其内涵。 1. 《诗经》中的雏形…

    5天前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