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这个字在医学中常指什么?出自何典籍?

“泻”这个字在医学中常指什么?出自何典籍?

“泻”在医学中的含义及典籍溯源

一、“泻”的医学定义

在中医理论中,“”主要指通过药物或手法排除体内病邪的治疗方法,属于“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中的“下法”。其核心目的是通导积滞、清热泻火或逐水消肿
狭义:指通便(如泻下药大黄、芒硝)。
广义:涵盖针刺疗法中的“泻法”(如逆经针刺以泄邪气)。

重点内容:中医“泻”与“补”相对,强调“实则泻之”(《黄帝内经》),即对实证需用泻法祛邪。

二、典籍出处与理论渊源

1. 《黄帝内经》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
– 提出泻法适用于实证、热证、积滞证

2. 《伤寒论》(张仲景)
– 明确泻下方的应用,如大承气汤(泻热通便)、十枣汤(泻水逐饮)。
案例:阳明腑实证(高热、便秘、腹痛),用大承气汤“急下存阴”。

3. 《针灸甲乙经》(皇甫谧)
– 记载针刺泻法,如“刺实者,刺其来也;刺虚者,刺其去也”。

三、实际案例解析

案例:湿热型痢疾(泻法应用)

症状: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脓血、舌红苔黄腻。
治法清热泻毒,方用白头翁汤(含黄连、黄柏等泻火药物)。
典籍依据:《金匮要略》“热痢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重点内容:此案例体现“泻”法在清除肠道湿热邪毒中的关键作用。

四、现代医学的关联

“泻”的概念与西医的导泻疗法(如乳果糖治疗便秘)或引流术(如腹腔积液穿刺)有部分重合,但中医更强调整体辨证,而非单纯对症处理。

重点内容:现代研究证实,大黄等泻下药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发挥治疗作用(《中药药理学》)。

五、总结

“泻”作为中医核心治法,源自《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经典,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其应用需严格遵循辨证论治,避免误伤正气。

(0)
上一篇 6天前
下一篇 6天前

相关推荐

  • “路漫漫其修远兮”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路漫漫其修远兮”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引言 “路漫漫其修远兮”出自屈原的《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名句。这句话不仅体现了屈原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也深刻表达了人生道路的漫长与艰辛…

    2025年3月12日
    220
  • “龘”这个字有什么特殊含义,出自哪里?

    “龘”字的特殊含义及起源探究 # 一、字形结构与基本含义 “龘”(拼音:dá)是汉字中极其罕见的字形,由三个“龍”字叠加组成,属于典型的会意字。其结构特点如下: 1. 三龍叠加:三…

    2025年3月29日
    450
  • 田锡万的诗词怎么学习?

    田锡,北宋文学家,他的诗词古朴典则,多古风歌行,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学价值。学习田锡的诗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了解田锡的生平与时代背景 生平经历:田锡自幼好读书…

    2024年11月30日
    1400
  • “宛”字的背后有哪些美好寓意?

    “宛”字的背后有哪些美好寓意? # 一、“宛”字的基本释义 “宛”是一个多义汉字,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屈草自覆”,本义指草木弯曲覆盖的样子,后引申为曲折、柔美、仿佛等含义。其字…

    2025年3月27日
    120
  • “故里”用文言文怎么说?

    在文言文中,“故里”一词本身就可以直接使用,其含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故里”相同,均指故乡、老家。例如,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就常有“故里”一词的出现,用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和眷恋。 此外,…

    2024年11月30日
    6930
  • 有哪些诗是词牌名让人耳目一新?

    哪些诗是词牌名让人耳目一新?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词牌名不仅是格律的标识,许多词牌名本身也因其独特的意境或典故而令人印象深刻。以下是一些让人耳目一新的词牌名及其背后的故事与经典作品。…

    1天前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