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的作者是谁?内容概述

《醉翁亭记》的作者是谁?内容概述

《醉翁亭记》的作者与内容概述

一、作者介绍

《醉翁亭记》的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1007年-1072年)。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文学、史学、政治等领域均有卓越成就,主张“文以载道”,推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重点内容: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新政”被贬滁州,在此期间写下《醉翁亭记》,借山水之乐抒发政治失意中的豁达情怀。

二、内容概述

1. 文章结构与主题

《醉翁亭记》以“醉翁亭”为叙事核心,分为四部分:
山水环境:开篇描写滁州环山、酿泉及醉翁亭的地理位置。
游宴之乐:记述与民同游、宴饮的欢乐场景,如“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四时之景:用简练笔墨勾勒亭中四季景色的变化(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主旨升华:点明“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旷达心境。

2. 艺术特色

语言风格:骈散结合,节奏明快,如“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情感表达:表面写游乐,实则暗含对民生关怀(如“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三、实际案例:文学与政治的交融

案例:欧阳修在滁州任上,不仅创作《醉翁亭记》,还推行宽简政策,使当地“政通人和”。文中“太守宴”场景,实为他对理想治理模式的隐喻——与民同乐即是为政之道。后世文人如苏轼、王安石均受其影响,将个人情志融入山水书写。

重点内容:该文成为中国古代山水散文的典范,入选《古文观止》,并被多次改编为书画、戏剧作品(如明代文徵明《醉翁亭图》)。

四、总结

《醉翁亭记》通过描绘山水游宴,展现了欧阳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士大夫精神,其文学价值与思想深度至今仍被广泛研究。

(0)
上一篇 5天前
下一篇 5天前

相关推荐

  • “恨血千年土中碧”的深层含义

    恨血千年土中碧的深层含义 引言 “恨血千年土中碧”这一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秋来》,字面意思是怨恨的血液在千年之后依然在土壤中呈现出碧绿色。这一意象不仅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还蕴…

    2025年3月9日
    220
  • Pupils怎么读?英语单词发音详解!

    “Pupils”的发音可以根据不同的英语变体(如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有所不同。以下是“Pupils”的发音详解: 英式英语发音 音标:/ˈpjuːplz/ 发音要点: 第一个音节“…

    2024年12月24日
    1010
  • 鞘翅怎么读?昆虫学词汇发音

    鞘翅的拼音为qiào chì,发音为鞘(qiao4)翅(chi4)。鞘翅是甲虫的前翅,质地坚硬,静止时覆盖在膜质的后翅上,好像鞘一样。 对于昆虫学词汇的发音,除了“鞘翅”之外,其他…

    2024年12月12日
    1720
  • “zag”怎么读?词汇发音教学!

    “zag”的发音为英音[zæg]或美音[zæg]。以下是对该单词发音的详细教学: 发音步骤 口型准备: 双唇微微张开,保持自然放松的状态。 发音过程: 舌尖轻触下齿背,舌前部抬起,…

    2024年12月14日
    2810
  • 涸泽之蛇,如何理解这个寓言故事?

    涸泽之蛇:寓言背后的生存智慧与现实启示 # 一、寓言故事原文与表层解读 “涸泽之蛇”出自《韩非子·说林上》,原文记载:> “泽涸,蛇将徙。…

    2天前
    40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何解?解读自然之力的温柔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何解?解读自然之力的温柔 引言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这句诗描绘了春雨在夜晚悄然降临,滋润万物的情景。它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生…

    2025年3月16日
    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