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铢”是哪个朝代的货币单位?
一、“铢”的起源与定义
“铢”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重量单位,后演变为货币单位。其起源可追溯至战国时期,但作为货币单位,主要盛行于汉代。根据《汉书·律历志》记载:“二十四铢为一两”,说明铢是重量体系中的基础单位之一。
二、汉代:铢作为货币单位的鼎盛时期
汉代是“铢”作为货币单位的核心朝代。汉武帝时期推行“五铢钱”(公元前118年),标志着铢成为官方货币的计量标准。
– 实际案例:
– 五铢钱:钱面铸有“五铢”二字,重约4克(即5铢),通行长达700余年,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之一。
– 考古发现:陕西西安汉长安城遗址出土的大量五铢钱,印证了其广泛流通性。
三、其他朝代对“铢”的使用
1. 战国时期:部分诸侯国(如楚国)的货币“郢爰”以铢为重量单位,但未直接标注于钱币。
2. 魏晋南北朝:延续五铢钱制度,但后期因通货膨胀逐渐被取代。
3. 唐代以后:铢退出主流货币体系,改为“文”“贯”等单位。
四、“铢”的历史意义
“铢”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的货币经济体系,还体现了标准化铸造技术的发展。五铢钱的长期流通,为后世货币制度提供了重要借鉴。
重点内容总结:
– 铢作为货币单位的核心朝代是汉代,以五铢钱为代表。
– 五铢钱是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史的关键实物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