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的故事出自哪部典籍?
一、典籍出处
“刻舟求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寓言故事,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门客编撰的一部综合性典籍,融合了儒、道、法、墨等各家思想。其中《察今》篇强调“因时变法”的重要性,而“刻舟求剑”正是用以讽刺墨守成规、不懂变通的典型案例。
二、故事内容与寓意
故事讲述一名楚国人乘船渡江时,不慎将佩剑落入水中。他立即在船边刻下记号,并说:“我的剑是从这里掉下去的。”待船靠岸后,他按记号下水寻剑,自然一无所获。
– 核心寓意:讽刺那些忽视环境变化、机械套用旧方法的人。
– 现实意义:在管理、科技等领域,僵化的思维会导致决策失误(见下文案例)。
三、实际案例:柯达公司的衰落
柯达公司曾是胶片摄影时代的霸主,却因“刻舟求剑”式的思维错失数码技术转型机遇:
1. 忽视技术变革:柯达早在1975年就发明了数码相机,但固守传统胶片业务,未及时调整战略。
2. 市场淘汰:2012年柯达申请破产保护,印证了《察今》中“时已徙矣,而法不徙”的警示。
四、延伸思考
《吕氏春秋》通过此类寓言强调:
–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时代变化,方法需更新);
– 重点内容:现代社会中,企业、个人都需避免“刻舟求剑”的陷阱,保持动态适应能力。
> 提示:该故事在《战国策》中也有类似记载,但主流观点仍以《吕氏春秋》为原始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