昃时是什么意思?在古诗中如何运用?

昃时是什么意思?在古诗中如何运用?

昃时的含义及其在古诗中的运用

# 什么是昃时?

昃时是中国古代计时术语,指太阳偏西的时段,具体对应现代时间的午后1至3点(即未时)。该词源自《易经·丰卦》”日中则昃”的记载,形象描绘了太阳过中天后向西倾斜的自然现象。

重点内容:昃时不仅是一个时间概念,更承载着古人”天人相应”的哲学观,常被用作生命盛衰、世事变迁的隐喻符号。

# 古诗中的昃时意象运用

# 1. 光阴流逝的象征

王维《渭川田家》: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通过昃时景象(斜阳)与归家意象的叠加,构建出时光流动的视觉画面。

重点内容:诗人常用昃时斜阳的物理特性,具象化表现不可逆的时间维度。

# 2. 人生暮年的隐喻

李商隐《乐游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昃时成为生命晚期的经典喻体,灿烂与短暂并存的矛盾特质,精准对应人生暮年的复杂心境。

# 3. 政治衰微的暗示

杜甫《秋兴八首》其七: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以昃时后渐暗的天象,隐射唐王朝的国运衰退,体现”诗史”的微言大义。

# 跨时代创作手法对比

| 时期 | 代表诗人 | 昃时运用特点 | 典型案例 |
|——–|———-|—————————-|——————————|
| 盛唐 | 王维 | 田园牧歌式的恬淡 |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
| 中晚唐 | 李商隐 | 个人化情感投射 |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
| 宋代 | 陆游 | 哲理化时间思考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重点内容:宋代诗人突破单纯的情景描写,将昃时意象提升至宇宙观层面,如杨万里”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的哲学思辨。

# 现代创作启示

1. 时空压缩技巧:借鉴李清照《声声慢》”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通过昃时到黄昏的时间聚焦强化情感张力
2. 通感修辞:如王禹偁《村行》”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将视觉的昃时景象转化为听觉体验
3. 意象并置:参照马致远《天净沙》”夕阳西下”与”断肠人”的意象碰撞

掌握昃时意象的运用规律,可为当代诗词创作提供传统美学密码的激活路径。建议创作者实地观察午后三时的光影变化,结合”昃”字本身的倾斜字义,开发新的艺术表现可能。

(0)
上一篇 2天前
下一篇 2天前

相关推荐

  • “风筝”这个玩具起源于哪里?

    风筝的起源与发展 1. 风筝的起源地 风筝起源于中国,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最早的记载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相传由墨子或鲁班发明。据《韩非子…

    6天前
    90
  • 张祜怎么读?唐代诗人的姓名发音!

    唐代诗人张祜的读音是zhāng hù。以下是对张祜及其姓名的详细解释: 一、张祜的基本信息 张祜,字承吉,是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人,约生活在785年至849年间。他是唐代著名…

    2024年11月3日
    6860
  • 《满江红》的翻译及注释怎么读?

    《满江红》是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飞创作的一首词。以下是该词的翻译、注释以及读音说明: 《满江红》原文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

    2024年12月4日
    7430
  • “这次第怎么一个愁字了得”如何理解?

    “这次第怎么一个愁字了得”这句话出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声声慢·寻寻觅觅》,它深刻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愁与无奈。 对这句话的理解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部分: “这次第”:这里的“次…

    2024年11月30日
    2040
  • 边塞的诗句有什么,能展现边塞的壮阔与豪情?

    边塞诗中的壮阔与豪情 边塞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主要描绘边疆地区的自然风光、战争场景以及将士们的豪情壮志。这类诗歌不仅展现了边塞的壮阔景象,还表达了将士们的豪情壮志和家…

    2025年3月22日
    280
  • “路漫漫其修远兮”表达了什么情感?

    “路漫漫其修远兮”表达了什么情感? 引言 “路漫漫其修远兮”出自屈原的《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名句。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屈原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也反映了他对理想追求的执着与无…

    2025年3月10日
    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