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楼杜甫,这首诗中有何忧国忧民之情?

登楼杜甫,这首诗中有何忧国忧民之情?

杜甫《登楼》中的忧国忧民之情分析

一、诗歌背景与主旨

杜甫的《登楼》创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时值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衰微藩镇割据外族入侵,社会动荡不安。诗人登高望远,触景生情,将个人漂泊之悲与家国兴亡之痛融为一体,展现了深刻的忧国忧民情怀。

重点内容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开篇即点明“万方多难”的时代背景,诗人因国家动荡而“伤客心”,凸显其忧国之情。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以壮丽景色反衬世事无常,暗喻政权更迭战乱频仍

二、忧国忧民的具体表现

1. 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杜甫在诗中借古讽今,如“北极朝廷终不改”一句,表面歌颂唐王朝的稳固,实则暗含对朝廷腐败无能的批判。安史之乱后,吐蕃入侵长安,代宗出逃,诗人以“西山寇盗莫相侵”表达对外患的愤慨。

实际案例
– 广德元年(763年),吐蕃攻陷长安,代宗仓皇东逃,杜甫在《春望》中写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与此诗情感一脉相承。

2. 对民生疾苦的悲悯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两句,借蜀汉后主刘禅暗讽当朝统治者昏庸,而百姓却仍为其立庙祭祀,体现诗人对民众愚忠的痛心与对现实政治的失望。

重点内容
– 杜甫晚年漂泊西南,目睹战乱中百姓流离失所,其《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亦呼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与《登楼》的忧民之情呼应。

三、艺术手法与情感升华

杜甫以宏大景象深沉历史感结合,如“玉垒浮云变古今”,将自然变迁与朝代兴衰类比,强化了忧国之情的厚重感。

实际案例
– 同时期作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剑外忽传收蓟北”的狂喜,反衬《登楼》中“万方多难”的沉痛,体现诗人对国家统一的渴望。

四、总结

《登楼》通过情景交融借古喻今,深刻展现了杜甫对国家分裂民生凋敝的忧愤。其情感不仅是个人的感伤,更是士大夫责任意识的体现,成为唐代爱国主义诗歌的典范。

重点内容
– 杜甫的忧国忧民并非空泛口号,而是基于对现实的敏锐观察,如《三吏》《三别》直录民间苦难,与《登楼》的象征手法互补,共同构成其“诗史”特质。

(0)
上一篇 2天前
下一篇 2天前

相关推荐

  • 单的部首是什么怎么读?汉字学习必备知识!

    “单”的部首是“丬”(pán),但这个部首并不常见,且在很多情况下,“单”字作为独体字出现,不直接拆分部首。不过,在汉字学习中,了解汉字的部首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汉字的结构和含义…

    2024年12月21日
    1270
  • 有哪些四字成语是出自故事的?

    四字成语的故事溯源:经典案例解析 # 什么是典故成语 典故成语是指那些来源于古代历史故事、寓言传说或文人轶事的四字成语。这类成语不仅凝练了汉语的表达精华,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

    5天前
    70
  • 夏天的诗句古诗,有哪些能描绘夏日的炎热?

    夏天的诗句古诗:描绘夏日的炎热 引言 夏天,作为四季之一,以其炎热的气候和独特的自然景观,成为了许多古代诗人笔下的主题。本文将探讨一些古诗中描绘夏日炎热的诗句,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分…

    2025年3月22日
    220
  • 七夕的诗句是什么,快来一起吟诵!

    七夕的诗句是什么,快来一起吟诵! 一、七夕的起源与文化背景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或女儿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这个节日通常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象征着爱情与团圆。…

    2025年3月22日
    290
  • “绑”这个字最早出现在哪里?

    “绑”字最早出现在哪里?——汉字源流考析 一、“绑”字的字形演变与早期文献记载 “绑”字最早可追溯至战国时期的简牍文献。根据现有考古发现,该字在战国楚简中已出现雏形,但字形结构与现…

    6天前
    100
  • 女几怎么读?古代地名发音教学!

    “女几”的发音,根据古代地名的读法,通常读作nǚ jǐ。以下是对“女几”发音的详细教学,以及一些相关信息的补充: “女几”发音解析 女:在这里读作nǚ,第三声。发音时,嘴唇自然闭合…

    2024年12月24日
    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