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怀远张九龄,如何理解这首诗的思乡之情?

望月怀远张九龄,如何理解这首诗的思乡之情?

望月怀远张九龄:如何理解这首诗的思乡之情?

# 一、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

张九龄(678—740)是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被誉为“岭南第一人”。他的诗风清雅含蓄,尤以《望月怀远》最为人称道。此诗写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当时张九龄因政治斗争被贬荆州,月夜思乡之情成为创作核心。

# 二、诗歌文本解析

原文: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 1. 关键意象解读

“海上生明月”:以壮阔的海上明月起笔,象征思念的普世性,暗含“千里共婵娟”的意境。
“天涯共此时”“共”字强化了空间阻隔中的情感联结,体现唐代文人“天下意识”的典型表达。

# 2. 情感递进分析

– 前两句写景抒情,后六句转入动作描写:“灭烛”“披衣”等细节展现诗人辗转难眠的状态。
“不堪盈手赠”:化用陆机“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表达思念无法传递的无奈,“红标”凸显诗人对情感克制的艺术处理。

# 三、思乡之情的多重维度

# 1. 个人际遇与家国情怀

张九龄被贬后,诗中“天涯”既是地理距离,也暗喻政治失意。唐代贬谪诗人(如柳宗元、刘禹锡)常以明月寄托对朝廷的牵挂,思乡与忠君在此交融。

# 2. 文化心理的典型性

案例对比
– 杜甫《月夜》中“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侧重家人分离;
– 而张九龄的“共此时”更强调超越个体的宇宙意识,反映盛唐文人开阔的胸襟。

# 四、现代启示与跨文化解读

实际应用案例
在海外华人的中秋活动中,常引用此诗表达“文化根脉”的认同。2023年央视中秋晚会以《望月怀远》为开场,通过全息技术再现“海上生明月”场景,印证其跨越千年的情感共鸣力。

# 五、总结

张九龄的思乡之情兼具个人性与普世性,通过明月意象将孤独感升华为一种美学体验。这种“哀而不伤”的表达,正是唐代诗歌“中和之美”的典范。

(0)
上一篇 2天前
下一篇 2天前

相关推荐

  • 貂裘怎么读?古代服饰名称发音

    “貂裘”的发音为diāo qiú。 发音解析 diāo: 这是一个双音节词,第一个音节“diāo”由声母“d”和韵母“iāo”组成。 声母“d”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然后舌尖突然…

    2024年12月12日
    3420
  • 纸上谈兵的故事出自哪里?警惕空谈误国

    纸上谈兵的故事出自哪里?警惕空谈误国 一、纸上谈兵的典故来源 “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战国时期赵国将领赵括的失败教训。赵括熟读兵书,善于理论辩论,但缺乏实战经…

    2025年3月27日
    190
  • 纽必结,德不孤,周书中有何典故?

    纽必结,德不孤,周书中有何典故? 1. “纽必结,德不孤”出自《周书·大诰》,是周朝时期的重要文献之一。这句话的意思是:纽扣必须系紧,德行不会孤立无援。它强调了道德行为的重要性以及…

    2025年2月28日
    400
  • “杯水车薪”的出处及现代寓意

    “杯水车薪”的出处及现代寓意 一、成语出处 “杯水车薪”最早见于《孟子·告子上》,原文为:“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孟子以此比喻用微薄之力难…

    5天前
    150
  • “济济多士”的“济”怎么读?

    “济济多士”的“济”应读作jǐ。 “济”是一个多音字,常见的读音有jì和jǐ。在“济济多士”这个成语中,“济济”表示众多的样子,用于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此时,“济”应读作jǐ,而不…

    2024年11月30日
    6220
  • 对诗的赞美句子有哪些令人动容?

    对诗的赞美:那些令人动容的句子 一、诗是灵魂的共鸣 诗歌以其凝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成为人类精神的永恒载体。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诗人们用文字编织出超越时空的共鸣,让读者在字里行间…

    10小时前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