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五”字的诗歌研究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数字“五”常被用作意象或修辞手段,既体现数量,也暗含文化内涵(如五行、五岳等)。以下从重点内容和实际案例展开分析。
一、直接包含“五”字的诗句
1. 杜甫《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注:诗中虽未直接出现“五”,但“十觞”暗含“五”的倍数关系,体现古人以五为基数的饮酒文化。*
2. 李白《长干行》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十五”指少女成年,体现古代年龄划分中的“五”进制。*
3.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虽无“五”字,但“千山”“百重”等数字结构类似,展现数字对仗的韵律美。*
二、以“五”为意象的诗歌
1. 五行意象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火”为五行之一,暗含“五”的文化体系。*
2. 五岳题材
– 杜甫《望岳》(咏泰山)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泰山为五岳之首,诗中虽未提“五”,但背景明确。*
三、“五”字的结构性运用
1. 五言诗体
五言诗(每句五字)是古典诗歌的重要形式,如:
– 陶渊明《饮酒·其五》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 《诗经·召南·羔羊》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直接以“五”计量,反映古代服饰制度。*
四、文化内涵分析
“五”在诗歌中不仅是数字,更承载哲学(五行)、地理(五岳)、礼仪(五礼)等意义。例如:
– “五更”“五鼓”(时间意象):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中“昨夜”暗示五更天。
—
总结:带“五”字的诗歌或直接呈现数字,或隐含文化符号,需结合文本与背景综合解读。重点内容包括:五言诗体、五行意象、五岳题材及数字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