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是什么词的代表?
一、引言
《雨霖铃》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著名的词牌名,由唐代教坊曲演变而来,后成为宋词的重要代表之一。它以婉约缠绵的格调和离愁别绪的主题著称,是柳永等词人的经典创作载体。本文将探讨《雨霖铃》的词牌特点、历史渊源及其代表意义,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
二、《雨霖铃》的词牌特点
1. 格律与句式
– 《雨霖铃》为双调,共103字,上片十句五仄韵,下片九句五仄韵。
– 句式以长短句交错为主,节奏舒缓,适合表达深沉情感。
2. 情感基调
– 多写离别之苦、羁旅之愁,语言细腻,意境凄美。
– 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是这一风格的典范。
—
三、历史渊源与代表意义
1. 唐代起源
– 传说唐玄宗为悼念杨贵妃,命乐工创作此曲,后演变为词牌。
– 早期多为宫廷哀怨之音,宋代后成为文人抒怀的载体。
2. 宋词的代表性
– 柳永将《雨霖铃》推向巅峰,使其成为婉约词的代表作之一。
– 后世如苏轼、周邦彦等也有仿作,但柳永版本最负盛名。
—
四、实际案例分析: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原文节选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艺术特色
1. 意象运用:以“寒蝉”“长亭”“骤雨”烘托离别的凄凉氛围。
2. 情感表达:通过“执手相看泪眼”的细节,展现缠绵悱恻的离愁。
3. 语言风格:通俗自然,贴近市井生活,体现了柳永“俚俗词”的特点。
—
五、结论
《雨霖铃》不仅是词牌名,更是宋代婉约词的典型代表,尤其以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为巅峰之作。其哀婉深情的格调和细腻传神的表达,使其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不可忽视的瑰宝。
重点内容:
– 《雨霖铃》是婉约词的代表之一。
– 柳永的《寒蝉凄切》是千古绝唱。
– 词牌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主题多写离愁别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