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什么滚滚来”应填入什么词?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什么滚滚来”应填入什么词?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什么滚滚来:诗句补全与文学解析

一、原句出处与背景

该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原句为: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此诗作于杜甫晚年,通过壮阔的自然景象抒发漂泊孤寂、时光流逝的感慨,是七律中的典范之作。

重点内容:原句的正确答案应为“长江”,但题目中故意空缺,引发对诗句补全的思考。

二、诗句补全的逻辑分析

1. 对仗与平仄要求

“无边”对“不尽”(形容词相对)
“落木”对“长江”(自然意象相对)
“萧萧下”对“滚滚来”(叠词+动词,平仄相协)

实际案例:若填入非“长江”的词(如“黄河”),虽语义通顺,但破坏原诗的地域特指性(杜甫当时身处长江流域)。

2. 意象的合理性

“落木”象征凋零,需搭配动态宏大的意象形成对比。
“滚滚来”强调永恒流动,与“长江”的绵长特性高度契合。

三、常见误填及原因

1. “黄河”
– 错误原因:虽符合“江河”范畴,但与原诗地理背景不符。
2. “时光”
– 错误原因:抽象词,破坏具象画面的统一性。
3. “红尘”
– 错误原因:非自然意象,与“落木”的写实风格冲突。

重点内容:误填多因忽略诗歌的历史语境意象协调性

四、教学应用建议

在语文教学中,可通过以下方式引导学生:
1. 对比法:列出“长江”“黄河”“时光”等选项,分析平仄与意境差异。
2. 创作实践:仿写诗句(如“无边飞雪纷纷下,不尽驼铃缓缓来”),强化对仗理解。

案例:某中学课堂中,学生误填“黄沙”,教师通过展示长江流域植被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落木”与“长江”的生态关联。

五、结论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补全需严格遵循诗歌的对仗规则地理背景情感表达。误填现象反映了对古典诗歌整体性把握的不足,需结合语境与文学知识深化理解。

重点内容:古典诗词的解读必须兼顾“字面”与“字外”,避免断章取义。

(0)
上一篇 2025年4月6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6日

相关推荐

  • “唐宗宋祖”怎么读?历史名人发音指南!

    “唐宗宋祖”这个词汇的拼音为“táng zōng sòng zǔ”,发音时需要注意每个字的声调。具体来说: “唐”(táng)是第一声,发音时声音平稳上升,如“糖”字的发音。 “宗…

    2024年12月18日
    1190
  • 珍惜时间的诗有哪些警世恒言?

    珍惜时间的诗有哪些警世恒言? 一、经典诗词中的时间警示 1. 《明日歌》(钱福)“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警世意义…

    2025年4月4日
    200
  • 适合伤感的诗句,有哪些能让人感同身受?

    适合伤感的诗句,有哪些能让人感同身受? 引言 在文学的世界里,诗句往往能够触动人心,尤其是那些充满伤感情感的诗句。它们不仅能够表达出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还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感同…

    2025年3月12日
    480
  • 有哪些诗最好让人百读不厌?

    哪些诗最好让人百读不厌? 一、经典诗歌的永恒魅力 诗歌作为人类情感的浓缩载体,某些作品因其深刻的思想性、艺术感染力和普世价值,成为跨越时空的经典。以下是几类常读常新的诗歌类型及代表…

    2025年4月4日
    120
  • 遥知不是雪的遥是什么意思?王安石咏梅诗中的观察视角

    遥知不是雪的“遥”是什么意思?王安石咏梅诗中的观察视角 引言 王安石的《梅花》一诗以其简洁而深刻的意境,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其中,“遥知不是雪”一句尤为引人注目,不仅展现…

    2025年3月19日
    210
  • “唇亡齿寒”出自哪里,你知道吗?

    “唇亡齿寒”出自哪里,你知道吗? 一、成语出处与典故 “唇亡齿寒”最早出自《左传·僖公五年》,原文为:“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该典故讲述了春秋时期虞国和虢国的故事: –…

    2025年3月29日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