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尽已无擎雨盖”的“尽”是什么意思?

“荷尽已无擎雨盖”的“尽”是什么意思?

荷尽已无擎雨盖的“尽”是什么意思?

一、“尽”字的字义解析

“荷尽已无擎雨盖”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赠刘景文》,其中“尽”字是理解全句的关键。在古汉语中,“尽”主要有以下几种含义:

1. 完结、消失(如:言无不尽)
2. 全部、完全(如:尽心尽力)
3. 达到极限(如:山穷水尽)

重点内容:在本诗中,“尽”应取第一种含义,表示荷叶已经完全枯萎凋零的状态。这与下句“菊残犹有傲霜枝”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深秋时节的物候特征。

二、诗歌语境中的具体表现

苏轼原诗:
“`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实际案例
– 清代学者王文诰在《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中注解:“‘尽’字状荷叶凋残之彻底,与‘残’字相映,一枯一荣,各尽其态。”
– 现代学者周汝昌解读:“‘擎雨盖’本是荷叶的生动比喻,‘已无’二字更强化了‘尽’的彻底性,暗示生命周期的终结。”

三、与其他诗词的对比印证

通过对比其他诗词中的“尽”字用法,可以更深入理解其含义:

1.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
“尽”表示吐丝行为的终止

2. 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
“尽”描述太阳完全隐没的状态

重点内容:这些用例均显示,“尽”在描写自然景物时,多强调事物发展过程的完结,而非单纯的数量概念。

四、教学应用建议

在语文教学中解析此字时,可采用:
1. 意象对比法:对比“荷尽”与“菊残”的不同状态
2. 字形溯源法:展示甲骨文“尽”字(像器皿倒空状)
3. 跨文本印证:联系学生已学的含“尽”字诗句

> 示例教案片段
> “请同学们想象:盛夏时‘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荷塘,到深秋变成‘已无擎雨盖’,这个变化过程中,‘尽’字就像用橡皮擦把画面一点点擦除,最终只留下空荡荡的水面。”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苏轼诗中“荷尽”的“尽”,生动体现了自然界生命循环的必然规律,为后文“橙黄橘绿”的新生机埋下伏笔,展现了诗人对季节更替的深刻观察。

(0)
上一篇 2025年4月5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6日

相关推荐

  • 高适写的诗有哪些边塞豪情?

    高适边塞诗中的豪情壮志 # 高适的边塞诗概述 高适(704-765年)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他的诗歌以雄浑豪放、慷慨激昂著称,尤其擅…

    2025年4月4日
    120
  • 岑参怎么读音?发音秘籍分享

    岑参的正确读音是cén shēn。下面我将为你分享岑参的发音秘籍,帮助你准确掌握这个名字的读音。 发音秘籍分享 分解发音: 岑(cén): 声母“c”发音时,舌尖轻轻抵住下齿背,软…

    2024年10月6日
    7120
  • 山林隐居的诗句,如何体现隐者的淡泊与宁静?

    山林隐居的诗句:如何体现隐者的淡泊与宁静? 引言 山林隐居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追求的理想生活方式。隐者通过诗句表达他们对世俗的淡泊和对自然的宁静向往。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探讨山林隐…

    2025年3月22日
    450
  • 激动有哪些诗表达澎湃之情?

    表达澎湃之情的诗歌:激动情感的文学呈现 一、澎湃之情的诗歌特征 澎湃之情在诗歌中常表现为激昂的节奏、宏大的意象和强烈的情感宣泄。诗人通过夸张、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将内心的激动外化…

    2025年4月4日
    90
  • “文言文”怎么说?古文表达指南!

    “文言文”在古文中的表达方式就是“文言文”本身。这个词是现代汉语对古代用文言写的文章的统称。如果要在古文中表达类似“文言文”的概念,可以直接使用“文言”或“古文”等词汇。 以下是一…

    2024年11月13日
    3560
  • 和田玉出自哪个地方?

    和田玉的产地探源 1. 和田玉的主要产地 和田玉(Nephrite)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其核心产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具体包括:– 和田市:以籽料闻名,尤其是…

    2025年3月29日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