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上一句是什么?

“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上一句是什么?

“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上一句是什么?

一、诗句出处与全文

“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全诗如下: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重点解析

1. 上一句:诗句的上一句是“黄沙百战穿金甲”,描写了边塞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的艰苦战斗场景。
2. 楼兰的象征意义:楼兰是汉代西域古国,诗中借指唐代西北边境的敌人(如吐蕃),“破楼兰”成为保家卫国的代名词

二、历史背景与典故

1. 楼兰的军事意义

楼兰(后称鄯善)是丝绸之路要冲,汉代曾因反复叛降被傅介子计斩楼兰王(《汉书·傅介子传》)。唐代诗人常用“楼兰”象征外敌,如李白“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2. 实际案例:唐代边塞战争

案例1:天宝年间,安西节度使高仙芝远征小勃律(今克什米尔),“凿山开道,出其不意”大破敌军,与诗中“不破终不还”的决绝精神呼应。
案例2:王昌龄曾亲历边塞,其诗多反映盛唐将士的牺牲精神,如“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侧面印证边塞战争的残酷。

三、诗句的现代应用

1. 文化传承

红色教育:该诗常被引用歌颂革命军人,如抗战时期“黄沙百战穿金甲”成为激励士气的口号。
体育竞技:中国女排教练郎平曾用“不破楼兰终不还”比喻大赛夺魁的决心。

2. 误用纠正

常见错误:有人误记上一句为“秦时明月汉时关”(实为《出塞》诗句),需注意区分王昌龄不同作品。
正确引用:在表达“坚持到底”时,应完整使用“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避免断章取义。

四、总结

重点内容
– 上一句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与下句共同构成边塞诗经典意象。
– 诗句体现了盛唐尚武精神,其历史背景和现代应用值得深入挖掘。

通过分析可见,古诗词的准确理解需结合历史语境,而“楼兰”作为文化符号,至今仍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坚韧意志。

(0)
上一篇 2025年4月5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6日

相关推荐

  • 你能列出几个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吗?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及其实际案例 一、破釜沉舟 – 来源: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描述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下令砸碎炊具、凿沉船只,表示决一死战的决心。– 实际案例…

    2025年3月27日
    250
  • “由俭入奢”这句话警示我们什么?

    引言 1.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是一句流传已久的古训,它揭示了人们在物质生活变化中的心理和行为规律。这句话不仅是对个人生活方式的警示,更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刻反思。2. 本文…

    2025年3月5日
    660
  • 已佚怎么读?轻松掌握发音

    “已佚”读作yǐ yì。 发音解析 已:读yǐ,第三声,发音时声带振动,音调先降后升,口形由开到闭。 佚:读yì,第四声,发音时声带振动,音调由高降到低,口形略开。 发音技巧 声调…

    2024年11月20日
    4610
  • 关于八月的诗句古诗,有哪些经典流传?

    关于八月的诗句古诗,有哪些经典流传? 八月,作为夏秋之交的时节,自古以来便是诗人笔下常见的题材。八月的诗句古诗不仅描绘了季节的变迁,还寄托了诗人的情感与哲思。以下是一些经典流传的八…

    2025年3月12日
    630
  • 激动有哪些诗表达澎湃之情?

    表达澎湃之情的诗歌:激动情感的文学呈现 一、澎湃之情的诗歌特征 澎湃之情在诗歌中常表现为激昂的节奏、宏大的意象和强烈的情感宣泄。诗人通过夸张、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将内心的激动外化…

    2025年4月4日
    90
  • 腊日怎么读?节日名称发音全解析!

    “腊日”的正确读音为là rì。以下是对这个节日名称发音的全解析: 发音解析 腊(là): 声母为“l”,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使气流从舌尖两侧流出,声带振动。 韵母为“à”,发音…

    2024年12月21日
    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