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的诗有哪些?明代权臣文学代表作深度解析
一、严嵩的文学地位与争议
严嵩(1480-1565)作为明代嘉靖朝首辅,虽以权奸形象载入史册,但其文学造诣却长期被政治评价所掩盖。明代文学家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评价:”分宜(严嵩)诗清丽婉约,颇得唐人三昧“,而清代《四库全书》则将其作品归入”存目”,体现了历史评价的复杂性。
二、严嵩诗歌创作特点
1. 艺术风格
严嵩诗作主要呈现两种风格:
– 台阁体余韵:早期应制诗承袭杨士奇传统,如《赐闲堂集》中”玉阶仙仗晓,金阙瑞烟浮”
– 山林气息:晚年作品转向清幽,《钤山堂集》中”松风谡谡响虚廊”等句展现隐逸趣味
2. 主题分类
重点题材:
– 政治抒情:《无逸殿应制》等反映权力中心的心理体验
– 山水田园:被贬期间所作《登岳》”万壑千岩晓雾消”尤为著名
– 交游唱和:与杨慎、王廷相等人的酬答诗
三、代表作品解析
《登岳》(节选)
> “天风吹我上层冈,露洒长松六月凉。
> 愿借老僧双白鹤,碧云深处共翱翔。”
艺术特色:
– 以”天风””碧云”构建超逸意境
– 暗含对政治生涯的疏离感
– 七绝体裁展现精炼功力
《南还稿·过信州》
> “夜泊贵溪月满船,菰蒲萧瑟水如烟。
> 无端更作江湖梦,回首红云紫阁前。”
历史背景:
此诗作于嘉靖二十一年(1542)致仕南归途中,“红云紫阁”的意象映射其对权力中心的复杂心态,清代钱谦益《列朝诗集》特别收录此作。
四、文学史价值重估
1. 台阁体向性灵派的过渡:其诗风演变反映了明代中叶文学思潮变迁
2. 政治人物双重书写:比照《明史》”嵩无他才略,唯一意媚上”的记载,可见文本与历史的张力
3. 书法与诗的互文:现存故宫的《永乐大典序》手迹展现其艺术综合修养
五、现存作品考据
重要版本:
– 《钤山堂集》40卷(嘉靖刻本,国家图书馆藏)
– 《南还稿》(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明抄本)
– 单篇散见《皇明经世文编》《列朝诗集》等
当代学者陈寅恪在《柳如是别传》中曾论及严嵩诗作,认为”其词华之美,实不下于当时所谓正统文人“,这种评价提示我们应超越简单二元论看待历史人物的文学创作。